发扬工匠精神,立足本职岗位

发布时间:2017-07-19 撰稿人: 陈晓艳

曾在参加公司会议中多次听到“工匠精神”这个词。那么“工匠精神”一词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呢?

2016年3月5日,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说,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、柔性化生产,培育精益求精的“工匠精神”。“工匠精神”一词迅速流行开来,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。不止是“两会”,梳理总理这一年来的会议、考察和批示,发现“工匠精神”已成为总理使用的高频词。12月14日, “工匠精神”这一词还入选了《咬文嚼字》杂志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。

工匠精神既然这么流行,那么它具体指的是什么呢?

应该很多人已经看过央视纪录片《大国工匠》。这部纪录片主要介绍了8位平凡又伟大的人: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、火箭“心脏”焊接人高凤林、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、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、青岛四方机车高级技师宁允展、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、港珠澳大桥钳工管延安和“两丝”钳工顾秋亮。这些大国工匠,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: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;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;还有人的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。。。。。。

《大国工匠》的故事,主要宣扬的是爱岗敬业精神,他们的事迹生动地表明,只有那些热爱本职、脚踏实地,勤勤恳恳、兢兢业业,尽职尽责、精益求精的人,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,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,才能筑就个人人生梦和伟大中国梦。

说到工匠精神,不得不提的还有王飞耀同志。他生前是岩东水务公司泵站管网分公司副经理,2017年4月28日,在工作期间突发心脏病,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,终年47岁。一直以来,王飞耀同志始终立足岗位踏实工作,刻苦钻研、任劳任怨,敢于担当、冲锋在前。过去两年间,他带领同事排查检测了180公里管道,排查出2000多个破损点,完成了24公里管道700多个破损点的维修;在自然灾害来临时,无论是防汛排涝,还是污水强排,他总是坚守在第一线,有时甚至连续作战三天三夜。“认真负责”、“默默无闻”、“任劳任怨”。。。。。。这些是缅怀王飞耀的同事、朋友对他的评价。

这些感人的故事,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,都要干一行、爱一行、钻一行,做到爱岗敬业,发扬奉献精神,注重细节,专业与敬业。

而我作为单位的财务人员,既然在这个岗位上,不管之前是不是学财务专业,我都要立足自身岗位,用心、尽力,勇于创新、大胆开拓,尽职尽责的把本职工作做好,不仅要做完,做好,还要做精。就拿最简单的装订凭证这件事来说吧,在很多人眼里,觉得装订东西,很简单,整理资料,放在装订机下面钻孔、装订就好了,一般初学者也是这么做的。然后就会发现折起来的时候都没有对齐,导致最后的凭证都放不进凭证盒子里,拿出来的时候参差不齐。一段时间之后,经过不断地翻阅,凭证边角会开始破裂,需要重新装订。这样实际上就造成了重复工作,降低了工作效率。所以在日常工作中,我也不会把整理凭证当成一件小事,来看待,因为凭证是最原始的凭据,如果丢失后果严重。作为装订者,我们更应该认真仔细,把每一份凭证都看一遍,确认呜呜再对齐粘贴起来,然后按凭证总数分册,每本都控制在一样的厚度,以便装订,装订完都按凭证封面折叠,让每份凭证看起来都整齐美观。我也会总结之前的经验,在指导新同事装订凭证时,把经验告诉他们,既快又好地完成装订凭证。

在很多人眼里财务工作就是机械地、反复地录入凭证,出报表,做分析,装订财务资料。。。。。。周而复始,但是要想把它做好,做的精,还是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努力的。当然立足岗位,发扬工匠精神,不单单是一个人的事,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,只有每一个员工都树立“工匠精神”,在各自岗位上做到尽职尽责、尽善尽美,我们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